仁
馬一浮受到了佛教華嚴宗「一真法界」和「六相圓融」等思想 ... (劉樂恒 2013, 249)
「性具萬德,統之以仁;修德用敬,都攝諸根。」馬一浮,《童蒙箴》,《馬一浮集》第 1 冊(杭州:浙江古籍、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6)頁 723
「仁者,德之總相也,開而為二曰仁智、仁義,開而為三曰智、仁、勇,開而為四曰仁、義、禮、智,開而為五則益之以信,開而為六曰智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,如是廣說,可名萬德,皆統於仁。」馬一浮,《復性書院講錄》,《馬一浮集》第 1 冊,頁 121
他指出,性中涵具了仁、義、禮、智、聖、中、和等等直至無窮無盡的德相,這些德相都各自體現出性德的其中某個側面和方向,所以稱為別相;而這些別相則為仁這一總相所統攝 ... (劉樂恒 2013, 249-250)
案:基督教德相是聖靈果子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